教育教学

演熟戏在人物塑造的小节骨眼儿上出彩——观姜亦珊的《玉堂春》

   两位老戏迷有这样一段对话:“姜亦珊身上,脸上没毛病,嗓子是越唱越好,会用。”“是啊,那天的《打金枝》真好,演活了。”“啊?我没看着,哪天还演啊?”“你等着吧。”这一幕发生

2019-05-21

京剧《白蛇传》日本巡演(图)

      演出现场    5月28日,国家京剧院赴日巡演京剧《白蛇传》,在东京艺术剧场正式拉开帷幕。京剧《白蛇传》取材于神话传说,在中国流传甚广,是中国戏曲演出剧种最多、流传

2019-05-21

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可喜一步《凤还巢》回报恩师

视频说明中国戏曲学院参与北京市学校美育发展工作演出系列。2016年5月31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由学院继续教育在读学生殷卓瑾独立挑梁演出全本梅派代表剧目《凤还巢》。这也是殷卓瑾拜

2019-05-21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社区”硕果累累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进社区”这项工作是从2008年开展的,在我们学院和丰台文委的领导下,双方一直以来都是相互、紧密的合作。   今年我们已经合作的是第九年了,这其中主要有两

2019-05-21

徐城北:京剧必然“小众化”

9月3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城北先生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为深圳市民讲演《近看梅兰芳??京剧艺术鉴赏与品评》。徐城北是梅兰芳研究专家,他写作的《梅兰芳与21世纪》、《梅兰

2019-05-21

京剧名家孙毓敏:让“国粹”走出象牙塔

文化部日前正式公布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选结果,北京的京剧名家孙毓敏、梅葆玖、谭元寿等入选。   孙毓敏生于1940年,祖籍上海。她10岁考入北京市艺

2019-05-21

为什么偏偏是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讲述幕后新闻

当茅威涛准备在全国“两会”上,针对“京剧进校园”提出建议,希望戏曲进课堂应该因地制宜的同时,本报记者也采访了“京剧进校园”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为什么是

2019-05-21

年轻观众为何不爱看京剧?

  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深圳大学艺术系表演专业教授温鉴非接受记者专访,透析京剧观众断层现象编者按京剧演员们那一张张白色面孔,经过红、黑、黄等色彩勾勒后,变成为中国国粹艺术?

2019-05-21

为中国戏曲学院名家传艺之举叫好

   “2016年是京剧的灾年”,不少戏迷发出一声叹息,指的是从4月份梅葆玖先生去世后,几乎每个月都走一位名家,“好似1976年三位伟人挨个离世”,老年戏迷又想起了那个年代。叹

2019-05-21

中国戏曲学院重现梅大师当年经典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在日本侵华期间,梅兰芳等艺术家创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唤起了观众的民族情感,也让这些作品得以传承至今。2015年6月初,中国戏曲学院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并结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