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孙毓敏:让“国粹”走出象牙塔
- 时间:
- 浏览:764
- 来源:戏米学院
文化部日前正式公布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选结果,北京的京剧名家孙毓敏、梅葆玖、谭元寿等入选。 孙毓敏生于1940年,祖籍上海。她10岁考入北京市艺培戏曲学校,初习武旦,后专工花旦。先后 孙毓敏在中国京剧界有“天才”之名,并创造了残疾后重返舞台的奇迹。她提出,“国粹”京剧要走出象牙塔,传统文化要积极参与文化体制改革。 2005年春,孙毓敏领着她的团队走进了法国,观众反响十分热烈。50名师生在33天里演了27场,千人剧场场场加座,场场谢幕五六次。数万名观众慕名而来,除了法国本土观众,还有邻近的德国和奥地利的观众,更有演出商紧随其后,不断签约演出。 孙毓敏说,她采用的是“解剖式欣赏法”,如同把厨房搬到餐厅,让观众看到菜是怎么做出来的。11个折段都是精华,配合字幕说明,外国观众全部可以看懂。 “戏曲少而精,艺术广而博”,孙毓敏这一极富哲理的教学理念,结出了累累硕果。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现已是全国戏校的排头兵,是各地戏曲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长达50多年的舞台演出生涯里,孙毓敏曾排演《打焦赞》《十三妹》《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白蛇传》等大批优秀荀派剧目和新创剧目。她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戏剧梅花奖”“首届梅兰芳金奖”“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奖”等,保留剧目有《红娘》《玉堂春》《红楼二尤》《勘玉钏》《霍小玉》《杜十娘》《荀灌娘》等。著有《含泪的笑》《孙毓敏谈艺录》《我这两辈子》《孙毓敏唱腔伴奏曲谱集》等。
师从赵绮霞、李金鸿、赵德勋、高玉倩等。1953年转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又从张君秋学戏。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荀慧生京剧团。1963年调入梅兰芳剧团。“文革”期间被下放河南省京剧团,1978年重返舞台。1991年任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以来,她励志图新,辛勤耕耘,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京剧网
猜你喜欢